Ξ当前位置:首页>最新Cars>车市苦4S店模式久已?

车市苦4S店模式久已?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7-12 编辑:佚名
 卖房保壳(股市)、创始人回归,推出新品……海马汽车(000572)再度吸引了行业的关注。

  卖房保壳(股市)、创始人回归,推出新品……海马汽车(000572)再度吸引了行业的关注。

  这家几度沉浮、昔日荣光的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陷入低迷的时期,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6月份,海马汽车累计销量14425辆,同比下降65.16%。当前表现与其巅峰时的年产销21.64万辆相比,相去甚远。

  改变,是解决问题时的最好思路。

  除了上述一系列动作,海马汽车还声称,“要进行营销革命,充当中国电商直销的开拓者”。为此,他们选择与京东联手开展线上直销,并推动4S店转型服务商,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全时售后服务。 

  好一招不破不立,《车业杂谈》认为,海马汽车此举值得关注。

  近年来,传统的4S店营销模式备受争议,汽车行业“吹起新零售风”。尤其是在车市低迷、终端竞争激烈至白热化的当下,汽车经销商退网传闻不断,消费者抱怨不断,各方急切缩减流通成本,磨刀霍霍向营销渠道。

  然而,改变既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思路,但往往也带来阻碍执行的“大山”。至今,《车业杂谈》尚没有发现模式清晰、践行成功的汽车新零售模式。

  01

  汽车新零售的理想与现实

  何为汽车新零售?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车业杂谈》暂将区别于传统4S店的汽车营销模式称之为汽车新零售(不一定正确),重点论述如海马汽车与京东联合之类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或许是车市苦4S店模式久已,汽车新零售便被各方给予了大希望,并在移动网络时代附带着迎合消费趋势的标签(这值得怀疑)。在很多人看来,若能推动汽车新零售,就能实现汽车营销渠道上的降本增效,即汽车新零售的理想。

  大体逻辑如下:

  1、建立一个4S店的投入少则千万,多则上亿,涉及土地使用及店面建设、日常运营等。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4S店就成了介于车企和消费者之间产生成本的点。

  推动汽车新零售有望剔除4S店这个环节,降本由此而来。

  2、在汽车新零售模式下,融合线上线下后,引流转化的效率可能会更高,还可能降低广告推广费用。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差距。

  在去年的“双11”期间,天猫汽车预售近8万辆新车;易车当天订单数为413559单……

  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光鲜数据并不能让人乐观,因为多数仍然不是交付新车、实则表现为“撮合”。基于笔者对部分车企的了解,完全基于电商销售的销量比重较4S店模式也有很大差距,汽车电商基本起辅助作用。另有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消费者对汽车电商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也并不高。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或许可以从源头、即消费端找原因。《车业杂谈》认为,在汽车的流通环节,消费者最关心的当属“利”,其次是售前售后服务周到。

  但无论是以引流为主的电商渗透类垂直网站,还是车企或经销商集团自发成立的新零售平台,以及车企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平台,甚至是电商自发打造的平台,都不能完美解决消费者关心的两个问题,要么“利”不够(很难做到低价供货,往往只能使用金融信贷手段,如弹个车),要么售前售后服务能力不具备(线上线下融合的利益理不清)。

  事实上,对于一些传统车企而言,它们也几乎无法避开新零售体系与传统4S店体系之间的利益纠葛。而这给一些造车新势力留下了营销模式转型的机会,因为它们没有“历史包袱”,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爱弛等都采用了区别于传统4S店的营销模式。  

  02

  汽车新零售虽好,但不可冒进,不断优化4S店模式在中短期内仍是主流。

  世上总有些事,明知好而不可为。如上所述,并不是说汽车新零售、汽车电商不好,实则可能是不具备践行的条件。

  基于此,《车业杂谈》认为冒进与抱残守缺均不可取,基于已有4S店模式降本增效或更合理。笔者观察到,尽管海马汽车声称与京东合作剔除“中间商赚差价”,推动4S店向服务商转型,但在京东海马汽车旗舰店的页面上,仍然展示了188家经销商名单。这,或许透露了海马汽车的本意。  

  在不颠覆当前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解决4S店模式的痛点,有变通之法。比如,针对前期店面投入成本高,经销商通过改为开设2S、1S“瘦身”可以解决一部分。日前,长城汽车(601633)在顺义开设了品牌体验中心,集长城旗下产品展示、企业文化、科技成果、娱乐休闲等内容展示;在笔者看来,长城汽车之举可支持经销商的“瘦身”。  

  而不久前,笔者在西双版纳遇到一位做多品牌1S店的从业者(具体不便透露),他向笔者展示了其高效率的运营业绩,非常可观。

  当然,“瘦身”的前提需要保证售前售后服务的可靠;为此,单独的售后服务网点也很有必要。

  写在最后:俗语有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车业杂谈》认为,在汽车流通环节,并没有百利无一害的模式,也没有永远有效的套路。需要对汽车新零售抱以期望,但探索也需要守住根本。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汽车大事件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编辑:汽车大事件

关键词:车市苦4S店模式久已?

相关阅读
热点排行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