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是multi-Purpose Vehicles 的缩写,译为多用途汽车,无论是动力、舒适性还是空间,MPV的产品属性决定它必须兼具融合。定位很完美,但这块市场却始终热不起来。2019年1-6月,MPV的综合销量约为70万台,占比仅为7%,是车市下行之后降幅最大的细分市场。
MPV也曾风光。2015年-2016年,MPV销量分别超越230万量和296.7万辆,在乘用车市场的占比稳定在11.3%左右。在高光时刻,二胎潮也来临了,但并未给MPV带来爆发机遇,为何?
01
多用途,到底是什么用途?
按照原本的定义,MPV的多用途=旅行车宽大乘员空间+轿车的舒适性+厢式货车的便捷运载。在中国消费者的眼中,MPV却有几个不同面孔。
进口丰田埃尔法是MPV,指导价为77.20-85.60万,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奢华的内部装备和空间。19款丰田埃尔法搭载车身长度为4975mm,轴距达到3000mm。2019款埃尔法搭载油电混合双擎动力,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极大提高了高速巡航的平稳性,并将噪音降到最低。这款车,据说是明星们标配的保姆车,不是有钱就能轻易买到的。
别克GL8是MPV,指导价为23.29-44.99万,已经在国内商界活跃20年了,无须过多介绍。由于GL8的商务形象太过深入,以至于大家都认为开GL8人的都是单位司机,这给定位家用的GL6带来一定阴影面积。
那么,五菱宏光是MPV么?严格来看,它只能算面包车,但在很多人眼里它就是不折不扣的MPV,目前很多机构统计销量时,也将其纳入MPV范畴。以这款车为代表的市场活跃过很多车型,比如长安欧诺、幻速H2等,定价基本都是4-6万左右,而且经过不断升级改款,深受乡镇群体喜爱——正是它们给MPV赋予更多中国特色,将多用途发挥到极致。
从四万元到百万元,几个毫无交集的消费人群,模糊了MPV的面目。谁才是真正的MPV?这个问题在中国式增长中,非常单薄而苍白。
02
MPV的最大消费群体,其实并不在意这是什么车
五菱宏光等车型影响了中国式MPV的主流基调,也给MPV烙上了“源自面包车”的标签。很多人吐槽这种五、六万的MPV根本不配叫做MPV,只是在面包车底盘上套一个MPV的壳。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宜商宜家。
在行业数据的分类中,面包车被列为交叉型乘用车,2010年左右受汽车下乡政策影响,销量井喷。随着低廉MPV兴起,面包车市场开始转冷。2013年起,很多商用微车企业纷纷提出“商转乘”战略,意图借MPV实现华丽转身。但唯有五菱最了解三四五线市场,渠道方面也有先占优势。而且,针对于更高消费需求,上汽通用五菱还有“宝骏”品牌进行承接。
乘用化,是厂家端的美丽说辞,但购车者其实对车型属性并不敏感。在三四线消费者看来,高底盘就是高通过性,再加上更为雄壮的外型,保持7个座椅,内饰更美观,这就是消费升级。
不仅分不清面包车和MPV,连SUV也傻傻分不清。当2016年7座SUV兴起之后,也有不少之前定义MPV的车型稍加改款,自称是SUV,在三四线市场照样也能卖得动。
03
捂不热的MPV市场
知道MPV的产品价值,国内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对于不少车企而言,MPV犹如鸡肋一般尴尬。观察MPV的销量排名,能见总是那些老面孔,只要月销3000台,即可稳进榜单前10。
尽管吉利、比亚迪、广汽传祺都有MPV的明星车型,定价在10-15万左右,面向乘用车消费人群,性价比颇高,但依然捂不热这个市场——这与SUV的大行其道无不关系,预算10万+,可以选择的范围太多。
还有一个现象,在平行进口汽车市场,MPV的份额在悄悄提升: 2019年1-5月, MPV份额为12%,较2018年增加4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MPV只占到进口车的3%。但换算成销量,MPV的体量也很小,两三款热销车即可撑起,成为孤独的寡头,很难形成市场效应。
2018年,最为热销的三款进口MPV是丰田埃尔法(指导价:77.20-85.60万)、大众夏朗(指导价:24.68-34.38万)和奔驰R级(已经停产)。对于海外品牌而言,MPV到底是要走商务线路,还是走休旅线路,是个难题。
奔驰R级的退出令人唏嘘,但大多是只看不买的吃瓜群众为此遗憾。它于2005年推出,2012年退出美国市场,2015年起仅在中国有售。奔驰把R级定位为“大型旅行车”。然而,这种“大型旅行车”的概念,并没有被成功灌输给绝大多数消费者。
写在最后:曾经有一阵,网上经常还会有这样的提问:MPV和SUV应该如何选?总有热心网友会从空间、动力、舒适性、操控上进行一番分析,然后得出不同结论。其实,只要没有明确的越野需求,MPV非常适合城市家用及商务需求。但相比SUV的花样营销, MPV已经变成了毫无个性的老好人,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对于厂家而言,MPV也极难定位,稍不留神,就会打乱自身的产品序列。
高级的MPV买不起,便宜的MPV瞧不起,不高不低的中间地带,买SUV选择更多——MPV能不尴尬么。但正因为如此,家用MPV市场才值得自主品牌车企去深挖研究,把握消费者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或有另一番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汽车大事件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关键词:MPV的尴尬:“多用途”是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