Ξ当前位置:首页>周边Articles>从奔驰引擎盖上哭的女硕士,论中国汽车业之殇

从奔驰引擎盖上哭的女硕士,论中国汽车业之殇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4-16 编辑:佚名
莫非奔驰擅长的是,让女人坐在引擎盖哭泣?

  莫非奔驰擅长的是,让女人坐在引擎盖哭泣?  

  “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但是这件事让我觉得,我几十年的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我就是太讲道理才被你们欺负!”

  一段网络疯传的维权视频中,女车主近乎哭腔如此控诉。引爆网络的称为热点,但怎么都觉得更像似痛点!

  值得深思的是,到底是什么能够令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研究生当众“撒泼”?

  一个社会精英,不惜暴露于全国舆论的苛刻甚至残忍审视之下,甚至需要直面恐吓?

  原本作为中产阶级理想标配之一的奔驰,似乎反而毁掉了一个中国中产的生活,却那么骄傲?

  透过这次事件,不仅是中产被无情套路之痛、无奈消费维权之痛……

  其实也正是4S店长久以来的经营模式之痛,更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变局之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痛。

  1

  奔驰事件引发全国轰动的背后:

  戳中中产阶级消费的痛点 

  一场最普通不过的消费者维权事件,居然引发全民声讨。

  背后折射的是:奔驰的三大原罪,早已引发众怒,而西安4S店事件,只是导火线。

  1.维权内外有别,中国消费者成弃儿?

  历史不会重演,但却是惊人的相似。

  从韩国三星旗舰机型 Note 7,因质量问题存在爆炸隐患,而在全进球范围内召回250万部手机,

  到瑞典知名家居品牌宜家,一款抽屉柜,夺走6个孩子的生命,在舆论强压下,不得已在全球范围内召回。

  然而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几乎所有大牌全球召回的同时,唯独中国市场似乎成为被遗弃的孤儿。

  而这次西安4S店丑闻爆发后,奔驰下意识的反应,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试图通过店大欺主的方式,将消费者的反抗扼杀在摇篮之中。

  只是没想到的是,奔驰这次失算了,碰上的是硬茬。

  这次涉事的利之星奔驰4S店,被誉为北区最大的4S中心,并不是首次爆出消费者维权丑闻。

  早在数年之前,就有媒体爆料,有车主刚从该店提车,车还未开到家,就出现故障,然而缺乏了舆论的聚焦,仅凭消费者的孤身奋战,终究是螳臂当车,蚂蚁撼树。

  除了欺负消费者之外,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的销售顾问,更是爆出以可低价购买奔驰牌汽车、优惠购买加油卡等业务噱头,忽悠消费者1800万的骗局。

  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在收割消费者的征途中,奔驰可谓是一骑绝尘。

  2.为促进汽车销售,推金融服务费套路消费者

  在中国有部分企业,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偶尔会打法律的擦边球。但将打擦边球、走钢丝玩得如此理直气壮的,恐怕只有奔驰。

  在西安奔驰事件中,乱收金融服务费,是女奔驰车主声讨的又一罪行。

  何谓金融服务费?

  简而言之,就是车主买车,奔驰4S店帮助介绍贷款,然后收取一笔高额的好处费。

  或许会有人问,这不是好事吗?我缺钱买车,奔驰金融贷款,不是刚好可以解决我的后顾之忧?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殊不知,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每一次看似善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名状的贪欲。

  要知道,即使车主不缺钱,奔驰4S店也会变着法,忽悠消费者去贷款。

  就拿这次事件中的女硕士来说,明明有实力能够全款购买,却还是在销售人员的巧舌如簧之下,选择了贷款。

  付出的代价是:高达15000的中介费、年化超过3%的贷款利息。

  而丑闻爆出后,面对公众的质疑:奔驰一句,这是行业的潜规则,何况法律并没未禁止这样做,成为自我诡辩的借口。

  法律不允许做的,难道就能随心所欲的欺负消费者。

  这是何等霸道的强盗逻辑?

  3.背后股东有猫腻,让所谓的道歉黯然失色

  西安丑闻爆发后,奔驰从一开始的甩锅,到在舆论的强压下,迫不得已发了句不痛不痒的道歉声明。

  啪啪打脸,也不过如此。

  就拿奔驰刚开始满口否认的“西安事件是4S店铺自主行为,与奔驰无关,最后却被爆出利之星奔法定代表人颜健生。

  而根据工商信息显示,颜健生在上百家公司中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器其中包括奔驰中国和利星行有限公司。

  奔驰中国是奔驰在中国的分公司,利星行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汽车经销商之一。如果说,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与奔驰半毛钱关系都没,你信吗? 

  恐怕只有撒谎不扎眼的奔驰,自己独信?

  换句话说,奔驰所谓的道歉声明,在我眼里,只不过是为求自保的惺惺作态而已。

  从骨子里,从来没有觉得错,更别指望奔驰能良心发现,最终幡然醒悟。

  2

  舆论围剿,官媒重锤,奔驰要凉?  

  在中国特殊的政治体系中,一旦某家企业,被官媒重锤,大概率会凉凉。

  曾被无数自媒体视为洪水猛兽的视觉中国(000681),曾经何其嚣张?

  动辄天价侵权费、发律师函威胁。

  然而遭遇共青团、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续三重锤后,不仅网站崩溃,就连一路上扬的股价都被狠狠的狠狠的摁在了跌停板上,不得动弹。

  官媒一声吼,视觉中国抖两抖。

  不仅仅是视觉中国,曾经的权健、长生生物,最终都倒在了舆论的强势声讨中。

  如今,奔驰在中国也享受到了官媒特殊的礼遇。

  那么,激起极大民愤的奔驰,也会重蹈覆辙吗?

  答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想当初,美国围剿华为,本来与中国交好的加拿大,却突然发难,抓捕华为长公主,一度引发国内民意的强烈反弹。

  几乎所有的加拿大产品,都在国内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抵制。

  甚至就连加拿大鹅,这家实为美国人控制的非加拿大企业,都受到牵连和波及。

  一度靠质量著称的加拿大鹅、在华新店开业延迟,销量暴跌。然而仅仅三个月不到,就在华为事件逐渐从舆论视线中销声匿迹之后。

  当初抵制加拿大鹅最强烈的那一撮人,顿时摇身一变成为疯狂的抢购者。

  曾有外媒揶揄中国人:“五秒钟的记忆,三分钟的热血”。

  如今看来,俨然是:话糙理不糙。

  这也是包括奔驰在内的国际大牌,敢于特殊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根源所在。你看我不爽,也只是看看而已,最终还不是离不开我!

  换句话说,就在这次丑闻爆发后,奔驰其实早已预料到了结局:

  短期品牌名誉受损,销量下滑。

  但是一旦事件的热度过去,奔驰依然是数亿中国中产阶级购车的首选。

  想想,着实令人讽刺。

  3

  抢占新能车全球制高点,竭力弯道超车  

  汽车行业是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加速国产化提了那么多年。

  品牌和自主技术研发,依然是国产车的阿喀琉斯之踵。

  国内市场份额,几乎被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巨头垄断,以至于我们的消费者,沦落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

  中国要想摆脱汽车行业虚火旺盛、大而不强的现状,让消费者理直气壮的享受性价比更高的汽车服务,唯有自主研发,做大做强汽车行业,才是唯一出路。

  而舆论期待身甚高的“以市场换技术”,在无数次的折戟沉沙中,早已被证明是死路一条。

  回想33年前的1984年10月10日,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卡尔-哈恩,冒着巨大职业风险,携手中国汽车奠基人——时任中汽总公司董事长饶斌,签署了一份合同,开启了中外车企合资的征程。

  孱弱的中国汽车行业,从此紧抱国际巨头的大腿,正式进入了高光的黄金十年。

  然而,成立之初,股东双方就“心怀鬼胎”,注定了所谓的繁荣背后,其实早已是危机四伏。

  中方想用资本换核心技术,但美方的目的很简单:在坚守核心技术不被偷学的底线上,肆意的制造和收割中国市场。

  这样同床异梦的合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利益的纷争,远远大于共同的使命。

  这样的企业,在软实力上,没有愿景、只有极其明确的“使命”,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只有共同“捞钱”的共识。在这样的企业里面,高管只有任期,没有长远的期许,最终的归宿是回到股东方的母体。

  在硬实力上,也没有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只有“代工”和销售职能。

  最终在温温室的的滋润下,一大批本该肩负起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的国产车企,沦落到了躺赚快钱,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步。

  然而,该来的终究会来!

  就在去年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最高领导人,宣布将尽快放开对外资车企的股比限制,并在今年之内,较大幅度地降低中国进口汽车的关税。

  言下之意,中国汽车的合资车企,这个体积庞大、形状怪异的产业政策的产物,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走向覆灭。

  看看下面两只合资车厂华晨和北汽的K线,貌似跟这三个月的反弹完全没关系。  

 

  市场换不了技术,或许资本换技术成为了曲线救国的唯一希望。而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巨头吉利,早已走在行业的前列。

  2018年2月底,吉利李书福斥资70亿欧元,成为戴姆勒集团的最大个人股东;

  八个月后,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戴姆勒携手吉利控股,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正式宣布进军高端主专车服务行列。

  戴姆勒集团是奔驰的母公司,吉利紧抱戴姆勒大腿,不仅能实现资本、人力、市场上的共享。

  更重要的是,通过入股的方式,吉利还能增大接触到奔驰研发技术的概率。尤其是前景无限的新能车研发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氢能源研发技术的成熟,石油的存量有限,新能源车将是未来汽车行业最主流的技术车型。而不同于在新能车领域一路高歌猛进的特斯拉,奔驰其实才是新能车真正的王者。

  只是由于在燃油车的销售上,奔驰本来就是垄断者的地位,所以拥抱新能车的积极性,远不如特斯拉。

  但随着特斯拉主动搅局,不仅是奔驰,世界各国也加速了新能车行业的布局:

  荷兰2025年前后禁售传统燃油车;

  国禁售传统内燃车的时间为2030年;

  德国实施时间也为2030年年;

  而作为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中国,海南省已经宣布从2030年将全面禁止燃油车之后。

  这意味着,留给燃油车的时间,或许只有十年不到。

  换句话说,早已在燃油车的研发和销售上,被奔驰、宝马远远甩在身后的国产汽车,要想实现鲤鱼翻身、摆脱追随者的地位,弯道超车,发力新能源车领域,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而作为汽车行业的“华为”吉利,早在2015年便发布了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

  吉利汽车则是通过改变新能源汽车在生产中的比重来向新能源领域迈进。

  吉利汽车早在2015年便发布了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蓝色吉利行动”,根据规划,到2020年吉利新能源与汽车的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

  如今“蓝色吉利行动”大限将至,留给吉利的时间不多了,前路虽然荆棘遍布,但我们也得硬着头皮闯关,毕竟新能车这条战线太重要了,不容有失!

  4

  总结

  对于奔驰事件,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最正确、最刺激的反应。

  汽车板块,尤其4S店,可谓哀鸿遍野,可见这件事不仅让汽车品牌商的公关们痛苦,更让投资者们怕了!

  或者说,整个燃油汽车暮色临近,已上演不出朝阳灿烂,这次阳光真的要彻底趋向新能源汽车方向了。4S店店大欺客的老套路、新套路,正在做最后疯狂挣扎罢了。

  我们无需渲染事件本身,而应该着眼事件背后的一口志气:

  行业历史变局临近,谁又能说奔驰之类,亘古无人堪与之战?

  今日中国,并不缺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汽车大事件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编辑:汽车大事件

关键词:从奔驰引擎盖上哭的女硕士,论中国汽车业之殇

相关阅读
热点排行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点击排行